把握時機防治草魚病害 |
日期:2014-4-2 |
1、草魚患病的根本原因:抗病力低下。 眾所周知,草魚較鯉魚等“家魚”對飼料蛋白含量的要求低,但長速很快,這就導致了草魚猶如陸地上的速生楊(樹),貌似強壯,卻弱不禁風。不管您選擇的飼料有多好,飼料營養水平相對于草魚的長速卻仍然不足。這是因為,配合飼料只是盡可能多地在有限的主要方面來滿足草魚的生長需求,卻永遠達不到完全滿足。而草魚的生長特性卻是“有一分錢花兩分”,打個比方,即優質飼料的營養水平是一,草魚的長速就得達到二,草魚體質在營養上常常就是相對不足。體質差,當然對病源生物的抵抗力就低下。這就要求我們在草魚養殖中,在科學選用優質飼料的同時,還要人為不斷地添加維生素、微量元素以及利于增強營養轉化吸收和肝膽解毒、抗毒能力的保肝利膽藥物。 2、草魚抗病力低下的主要原因:水質差,尤其是水體溶解氧相對低下。 當水溫達到18℃以上(大約在5月初),水體肥度不斷增加,草魚投餌率也達到了最高。此時氣溫忽高忽低且早、晚溫差大,水體浮游生物的代謝產物、生物殘骸及魚的糞便等不斷積累,水體透明度下降,使水體溶解氧出現偏低或不足。這時如果不及時進行水質調控的話,就會出現草魚吃食量突然下降、致病菌(厭氧菌)急劇增多、包括車輪蟲在內的纖毛蟲、輪蟲、指環蟲等由于水臟(天然鉺料充足)而大量繁殖。這就構成了草魚發病的外部條件。同時,草魚生活于低氧或缺氧的環境中,消化能力日益不良,營養水平相對于前期的生長速度嚴重不足,體質也急劇下降。 3、水體溶解氧低下的原因:氣溫忽高忽低且早、晚溫差大,藻類難以適應而死亡增多而耗氧;氣溫急劇升高,細菌及蟲體繁殖急劇增多而耗氧;大量投餌,魚的殘餌糞便增多而耗氧;水溫升高后,老池底質在高溫下發酵耗氧;增氧機還沒來得及投入使用等等。 4、草魚發病的特點:絕大多數草魚發病時,腸炎、赤皮、爛鰓等病綜合交叉感染,一旦發病,就會出現不吃食,這就使得了腸炎病的魚無法有效內服治療藥物。而未發病的魚卻也由于缺食、少氧同時又因外用藥物刺激,體質進一步下降而不斷發病,這就使得草魚發病面積廣、發病時間長、死亡量大、甚或越治越死。 5.草魚病害防治對策: (1)防重于治。怎么防? 首先,要適當調節草魚的長速和體質,具體措施有:適量投喂青草,日投喂量為草魚體重的1-5‰;在草魚吃料好的時候即添加VC、多維、保肝護肝及防腸炎的藥物;及時換喂蛋白質較低、維生素足量的優質飼料;在高溫期及發病期適當減小投餌率(減小1%即可,切勿減小太多或停料,以免造成草魚體質進一步下降);適當選擇較小粒徑的飼料來飼喂,并在中午多開增氧機、夜間早開增氧機、干灑久氧等顆粒氧,以便減小飼料對草魚腸道的壓力,提高草魚對飼料的消化利用率,減少殘餌糞便對水環境的污染,這就好比是在給柴油機緩慢增加油供的同時,增加進入機體的氧氣,這樣柴油的燃燒越充分,對機體和環境的損害就越小等。 |
|